發布時間:2024-12-25 16:24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近日,江陰“長江三鮮”工廠化育種中心完成選址、論證,開始打樁建設。“河蕩三青”種業基地完成主體工程。“項目總投入約5億元,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無錫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錫按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速鍵,推動全域漁業現代化建設。
長江十年禁漁、太湖退捕、滆湖退漁還湖、規模以上水產養殖尾水需達標排放……近幾年水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提高,倒逼全市水產業轉型。“無錫擁有長江水域特色水產如河豚、刀魚、長吻鮠,太湖水域特色水產如白魚、銀魚、白蝦,內河水域特色水產青蝦、青魚、螺螄等,發展現代水產種業,是無錫推進環境保護和漁業現代化發展的‘最優解’。”無錫市農業農村局行業條線負責同志說。
近年來,江陰不少鰣魚養殖戶面臨成魚抗病性不高、個頭變小、肉質變柴等問題。“研究表明是鰣魚近親繁殖、苗種質量不高所致。”申港三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冰清說。4290平方米、獲多級財政支持的工廠化育種中心由此誕生,第一個項目就是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推進的鰣魚育種。
這是“長江三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的核心工程。“傳統育種方式難以做到恒溫、水質實時監測,而中心將配置空氣能熱泵、水質自動監測等一批高科技設施,為高質量育種打好基石。”鄭冰清說。中心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培育優質鰣魚小苗約100萬尾。中心還將圍繞河豚、刀魚、胭脂魚等長江特色珍稀水產,開展原種保存、引種馴化與繁育、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創制等科技攻關。
育種創新,推動漁業真正走向全產業鏈運營。在宜興和橋鎮現代漁業種業中心,2500畝新建的標準化養殖池塘通過尾水沉淀池、曝氣池和濕地實現尾水循環利用,良種選育、苗種繁育等9棟大樓已封頂,工人正在為明年初科研人員入駐做準備。高塍鎮梅家瀆村6500畝青蝦產業園里,數十臺挖機正在填挖土方,500畝核心區標準化繁育池已現雛形。“種源良莠不齊,就難以開展標準化養殖和深加工,我們將把這里打造成國家級蝦蟹原、良種場和長三角蝦蟹全產業鏈示范基地。”負責建設的宜興城旅集團漁業公司負責人李曄說。
做強種業“芯片”,亦使無錫生態環境保護“尺有所長”。無錫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說,除“長江三鮮”“河蕩三青”以及計劃明年建設的“太湖三白”3個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外,還將高標準建設水產種質資源“基因庫”“活體庫”,優化增殖放流等舉措,提升重點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