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29 08:12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清水河畔柳綠花紅,道路寬敞平坦,新建農房粉墻黛瓦,新設的醫務室、健身廣場、農家書屋等讓農民生活更便利。近年來,我市鄉村向“和美”奔赴,既塑“形”又鑄“魂”,繪就了一幅宜居宜業新畫卷。
83個村獲評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3個片區入列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培育建設范圍,居全省前列。這份亮眼成績,緣于我市打出了農村規劃、人居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提升等“組合拳”。
干凈整潔是農村百姓的企盼,也是美麗鄉村的底色。5年來,我市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市農業農村局和城管、住建等多部門聯合對農村垃圾、污水、河道、道路等進行綜合整治。去年在全市集中開展“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聚焦重點區域,集中清理各類垃圾、清理違建違放、清理家河家塘,治理農村廁所、治理農村污水、治理農田風貌,鄉村面貌明顯改善。錫山區鵝湖鎮圩厙村去年由村書記帶隊,選取相對薄弱的自然村進行實地抽查,建檔立冊,形成問題清單一項項徹底整治。全村累計出動人員650人次,集中清理各類垃圾454噸,清理衛生死角、亂堆放等問題120余處,村莊風貌為之一新。“以前村莊面貌好壞不一,現在走到哪都干干凈凈的。”村民張阿姨說。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農民主體作用發揮、有督查評價的“六有”長效管護機制,2023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合格村比例達到95%以上。
鄉村美要以規劃為引領,契合產業發展布局,避免重復建設、錯位建設。近年來,我市率先編制首個地市級農業農村空間規劃——“五園五區六帶”發展規劃,規劃建設五大城鄉融合先導區、六條美麗鄉村風光帶,實現美麗鄉村整體性推進和特色化布局。市、6個涉農市(縣)區、49個鎮(涉農街道)還編制了現代農業專項規劃、鎮村布局規劃和村莊規劃,為優化鄉村農業產業功能布局、空間布局提供了指引。
宜興張渚鎮芙蓉村按照規劃已完成自來水入戶和污水納管,完成了村醫務室、居家養老服務站改造升級。最近,村里還針對16個村落東西向跨度達6公里、村民居住分散的狀況啟動天然氣進村入戶工程,解決村民換液化氣瓶不便問題,并建設400多平方米助餐中心。“目前有200位老人報名參加助餐,年內就可將10公里外張渚鎮中央廚房做好的餐飲送到這里,之后分發到村里4個老年活動室以及各個自然村實現助餐配送。”村里工作人員介紹。
多措并舉有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配置。2021年—2023年,我市共改善農房31169戶,啟動165個規劃發展村莊“美麗農居”建設,其中69個已完成。全市通自然村組道路硬化率、行政村公交通達率、供水保證率以及行政村主要公共場所和主要道路路燈覆蓋率都達到100%。全市市級以上特色田園鄉村達到100個。農村地區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也穩步改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比例達到88.3%,創成省甲級村衛生室100家,養老服務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全面建成“15分鐘醫保服務圈”。
除了以人為本塑“形”,我市還發布全國首部鄉村建設美學導則、開展和美鄉村連片建設,為鄉村鑄“魂”。“我們5年前就打算恢復改造有百年歷史的當鋪老建筑,但一開始對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舉棋不定,‘錫西鄉村振興風光帶’建設開展后,我們按建設要求對節點村莊、節點區域優化打造,如今,這座1000多平方米的‘秦巷當鋪’既體現了鄉村歷史記憶,又成為村民休閑、議事集聚地和游客感受鄉村風貌的新節點之一。”惠山高新區(洛社鎮)秦巷村村委工作人員秦圣儀說。“秦巷當鋪”一樓設有當鋪文化體驗館,農家書屋,村民議事協商點,二樓是黨史、村史展覽館,成為村民和游客熱衷前往之地。錫西鄉村振興風光帶上,不僅有百余個可游可憩的鄉村,華圻麥餅、陽山糕團等特色飲食,還有多個集生態農業、婚嫁產業、研學教育等業態于一體的鄉村文旅度假園區,成為諸多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市農業農村局人士介紹,不少鄉村還聘請鄉村規劃設計師,按美學導則精心布局鄉村空間,對特色節點優化提升,更好地展現和美鄉村質感。今年,我市還著手開展和美鄉村集中連片建設,宜南“茶鄉竹海山水畫廊”、錫東“稻香吳韻”、惠山江南桃花源3個片區列入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培育建設范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建優建強富有江南特色、承載鄉愁記憶、展現現代文明的“新江南人家”。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