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2 11:18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7月的無錫驕陽似火。位于無錫經開區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內的索奧科技部分生產線上,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忙生產,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透過玻璃幕墻,邊上一棟棟高聳挺拔、設計簡約的“高大上”建筑在太陽照耀下格外耀眼。這些外觀“寫字樓”的建筑里面藏著許多像索奧科技一樣的“空中廠房”。這是無錫經開區破解土地制約推動“工業上樓”的一招妙棋,這一縱向布局被稱為“向天空要空間、要效益”。近日,該產業園A、B區通過竣工驗收,正陸續交付使用,此芯科技、芯擎科技等一批企業相繼入駐。
“工業上樓”是以多層及高層廠房為載體,實現生產空間高密度組織、工業用地高強度開發的空間創新和新型工業載體供應模式。無錫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借鑒深圳“工業上樓”的先行經驗,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產業提供不同的載體,推動區域內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工業上樓”將助力無錫經開區加快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積蓄區域產業創新和跨越式發展增長動能。
空間煥新 以鏈式發展提升產業能級
園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原址為雙新工業園區,布局以傳統廠房為主,內有部分發展備用地和少量村民居住地塊。經過多年發展,產業園出現資源浪費、設備落后等問題,主導產業培育內生動力不足。2019年以來,無錫經開區按照“一鎮五園”規劃布局,在雙新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升級打造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最大限度集約土地資源,優化煥新產業(65.230, -0.50, -0.76%)空間。
“考慮到產業園的‘未來賽道’,故取名為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而非太湖灣集成電路產業園,賦予其更大的想象空間。”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管理中心負責人左亮說。
空間設計上,產業園以工業上樓為牽引,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形成“兩核一環一軸”功能結構,即五湖大道以東、雪豐路以南、和風路以北的生產核心,地鐵6號線和風路站的服務核心,以生產環線組織各個地塊的車行貨運交通,通過二層人行平臺形成南北向活力步行軸線,串聯起園區服務功能和公共空間。
以空間煥新推動產業升級。左亮介紹,產業園未來將立足集成電路設計和裝備產業生態圈主業,適當輻射“天生機智”(商業航天、合成生物、類人機器人(9.750, 0.07, 0.72%)、人工智能)未來產業,同時面向芯片應用層即智能終端領域延伸和布局,目標打造從芯片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
向上生長 串起產業與空間經濟鏈
2023年2月,無錫經開區推出“都市工業新空間”計劃,目標在未來3年內,全區提供約1900畝產業用地,建設約400萬平方米都市工業新空間,拓展優質企業發展增量空間,全力打造“工業上樓”“科產城人”融合新樣板。
“并非所有工業企業都適合在高樓中進行生產,‘工業上樓’更是一場產業轉型躍升。”相關人士介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健康醫療等“輕盈”高新產業是都市工業的主力。
錨定目標,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加速謀劃為優質企業項目創造發展空間,一期已建成8棟工業上樓廠房、1棟25層研發辦公樓和1個路演中心,成功引進包括ARM架構通用CPU企業此芯科技、智能網聯汽車主控芯片企業芯擎科技、WIFI6國產芯片設計企業朗力半導體等一批高科技企業。據介紹,今年還將有一批產業鏈鏈主企業相繼入駐,進一步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
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根據引進產業的不同類別和定位,定制化打造了三類不同產業用房。其中Ⅰ類產業用房以大型生產廠房、規模化生產功能為主;Ⅱ類產業用房以輕生產、中試功能為主,與Ⅰ類產業用房復合設置;Ⅲ類產業用房以中試、研發功能為主,疊加在Ⅰ、Ⅱ類產業用房的高層區域,力求打造集研發、服務、孵化、轉化、生產五位于一體的產業園。
“科產城人”融合 打造創新型產業社區
走進太湖灣信息技術產業園,一棟如躍水而出的“游魚”形狀的建筑立于園區中央,這棟建筑被設計為一座二層的路演中心,外立面采用了以鋁板制成的風鈴片木墻,風吹過時,約2.3萬片風鈴葉片浮動反光,形成驚艷的視覺體驗。路演中心周圍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棟棟高層建筑。這里既是產業園,也是樂居城。“科產城人”融合發展思路之下,無錫經開區以“開放、無界、共享”理念打造創新型產業社區,推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
“我們租下整棟4層廠房,就是看中這里的環境,讓制造業企業員工也找到了在CBD工作的感覺。”無錫索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褚倩說,產業園提供的廠房不僅在層高和承重上能很好滿足設備“上樓”的要求,產業園配備的路演中心、眾創空間、便利店、咖啡館、食堂等服務設施,還能為企業舉辦各類活動提供便捷。
與以往職住分離的傳統工業園區不同,產業園內的酒店、商業街區等配套功能不僅可滿足產業園內員工需求,更與城市功能空間融為一體,服務范圍覆蓋周邊片區生活居民。例如,依托便捷的地鐵線,產業園內的商業將與周邊商業形成聯動,構建成鏈織網的新型商業集中區,加速提升片區商業能級。
此外,產業園建設時高度關注“綠色低碳”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一方面以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加速芯片設計等低能耗新興產業,以及新經濟、新業態的培育;另一方面積極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多生態綠色景觀,提高產業園整體價值。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