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4-00374 | 生成日期 | 2024-01-26 | 公開日期 | 2024-01-26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冬春蔬菜生產是兩會、“兩節”期間蔬菜供應的有效保障,也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茬口。當前正處于越冬蔬菜生長、早春栽培蔬菜育苗的關鍵時期,而冬春為雨雪、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多發季節,為做好冬春蔬菜生產工作,有效預防和減輕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影響,保障節日蔬菜市場供給,現提出生產管理指導意見如下 |
冬春蔬菜生產是兩會、“兩節”期間蔬菜供應的有效保障,也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茬口。當前正處于越冬蔬菜生長、早春栽培蔬菜育苗的關鍵時期,而冬春為雨雪、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多發季節,為做好冬春蔬菜生產工作,有效預防和減輕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影響,保障節日蔬菜市場供給,現提出生產管理指導意見如下:
一、冬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
當前正值早春茄果類、瓜類蔬菜育苗時間,培育壯苗是保障春季蔬菜生產的關鍵。品種上要選擇耐低溫弱光、優質高產、適銷對路的品種,落實種子、基質消毒措施,推廣應用工廠化集約技術和嫁接育苗技術。在育苗管理上,主要應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優化種植結構。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能力,科學制定生產計劃,合理布局蔬菜生產種類、茬口和種植批次,并選用優良適用品種。
(二)調控溫度濕度。加強育苗設施維護管理,提高育苗設施的密閉性和保溫性;出苗前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以促進出苗;出苗后要適當通風降濕,并做好保溫措施,控制澆水,保持苗床表面干燥,防止苗期病害、徒長、僵苗等情況發生。有條件的育苗大棚可增設補光燈和電熱加溫裝置。
(三)嚴控水肥管理。根據幼苗生長發育進程實行差異化水肥管理。灌溉時間盡量選擇晴天上午,并使用溫室內提前儲備的灌溉水。生長正常的幼苗采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1次;徒長的幼苗采用高鉀、含鈣鎂的水溶肥;生長較弱的幼苗適當增加氮素含量。陰雨天盡量不澆水以降低棚內濕度。穴盤育苗可采取疏盤方法,將穴盤之間拉開一定距離改善通風,擴大營養面積避免葉片遮擋。
(四)強化低溫煉苗。定植7-10天前,應逐步加強通風降溫,控制澆水,增加光照,逐步撤除苗床部分覆蓋物進行煉苗,提高幼苗適應能力。煉苗期間,設施內白天溫度最低可達15-20℃,夜間溫度瓜類蔬菜、茄果類蔬菜可短時間降低到12℃左右。基質相對濕度可逐漸降低到40%-50%,空氣相對濕度降低到30%-40%。對達到標準的幼苗要適時定植,防止出現超葉齡現象。
二、設施蔬菜管理措施
設施栽培是冬季及早春季節蔬菜生產的主要方式,設施蔬菜是保障蔬菜均衡供應的主力軍。生產上應主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管理:
(一)及時修固設施。為防止災害性天氣損壞設施結構,影響蔬菜生產,要做好水電等設施安全生產和設施破損情況檢查,及時修復受損大棚骨架、破損棚膜、壓膜線、保溫覆蓋物、照明、加溫等設備。對抗雪壓能力差的棚室,增加棚室立柱,壓緊棚膜,提高棚室穩固性。常備人工清雪鏟、竹竿等清雪工具,以便雪天及時清除棚膜上及周邊積雪。
(二)落實保溫增溫。在設施通風口處和棚門口設置緩沖薄膜,降低熱量散失。有條件的地方,根據氣溫變化和在田蔬菜種類的耐低溫能力,及時落實多層覆蓋、啟用增溫設施等措施,提高棚室溫度,防止低溫危害。喜溫蔬菜的棚室氣溫持續低于5℃、喜冷涼蔬菜的棚室氣溫持續低于0℃時,應及時進行加溫。若蔬菜出現受凍情況,太陽出來后應適當敞開封口,不得一次性全部敞開或關閉,以便調節棚內增溫速度,避免快速增溫。
(三)強化控濕防病。清溝通渠,及時清除雜草雜物,確保排灌暢通,以防雨雪天氣棚室內外積水,發生漬害。利用晴好天氣通風排濕,也可在棚室內壟溝中,鋪墊玉米與稻麥碎秸稈、稻殼、鋸末等吸濕物料降低棚室濕度,減少病害發生。陰天時不可進行澆水、噴藥、整枝打叉等農事操作,避免因棚內濕度增大、蔬菜有傷口等原因而引發病害的發生與流行。發病后選用煙霧劑、粉塵劑防治,以利于均勻施藥和避免溫室內空氣濕度過高。要密切關注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番茄晚疫病等低溫高濕型病害,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清除,避免病害蔓延。
(四)適時揭蓋補光。覆蓋物揭蓋管理上,應結合棚室內外溫度情況,適時揭蓋小拱棚膜、無紡布等覆蓋物。晴天要早揭晚蓋,陰冷天則要晚揭早蓋;天氣久陰驟晴后,要間隔、交替或逐漸打開保溫覆蓋物,以防作物葉片在強光下失水萎蔫。光照管理上,要及時清理棚膜滴霧、灰塵,增加棚膜透光性;利用晴好天氣進行整枝,增加植株間的散射光照;連續陰雨天時,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植物生長燈、LED燈等補光設備增加光照,促進蔬菜植株生長。蔬菜受凍后,應在棚內設置黑色遮陰網等遮陰設施,避免陽光直射,根據生長恢復情況逐步增加透光。
(五)科學肥水管理。肥料管理上,根據蔬菜種類和生長情況適時適量追施肥料,雨雪來臨前要增施有機肥,適度增加鎂、鋅、硼等中、微元素肥料,不宜施速效氮肥,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提高植株抗逆性。水分管理上,遵循 “三澆三不澆”,即晴天澆水、陰天不澆,午前澆水、午后不澆,澆小水、不澆大水。灌溉的水溫應在10℃以上。雨雪來襲前和侵襲后的低溫期間嚴禁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加重冷害、凍害,待天氣轉暖后恢復正常的水分管理。
(六)加強植株管理。對辣椒、茄子、番茄、黃瓜、西葫蘆等喜溫類蔬菜,要結合采收及時進行整枝、落蔓,摘除老葉病葉及無商品價值的果實,降低植株負擔,平衡秧果關系,保持植株健壯,避免根系早衰,提高植株抗性。若遇到出現無生長點的枝蔓可留側枝,并注意根系的養護和鈣硼肥的補充。
三、露地蔬菜管理措施
(一)中耕劃鋤促生長。對于種植間距較大的蔬菜要及時進行中耕劃鋤保墑,促進根系生長,并及時清除雜草。
(二)壓實地膜防破損。對于鋪設地膜的露地蔬菜要及時檢查地膜覆蓋情況,適當用土壓實地膜,提升地膜保溫效果,保護蔬菜根系。
(三)清溝理墑保通暢。及時抓好清溝理墑,確保能灌能排,防止雨雪天氣田間積水。
(四)科學灌溉防凍害。寒潮、降雪侵襲前2天,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澆灌,增加土壤熱容量,減緩降溫速度,緩解低溫影響。
(五)浮面覆蓋防寒潮。雨雪冰凍天氣來襲前,有條件的地方宜采用塑料薄膜、無紡布或遮陽網等覆蓋材料直接進行表面覆蓋防寒;雨雪冰凍天氣過后,要在凍融期間注重遮掩覆蓋,防止蔬菜失去商品性。
(六)適時采收保供給。根據生產情況和市場需求,及時采收可收獲的蔬菜,均衡上市,保障市場供應。
來源:無錫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