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5 13:30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山還是那片山,愈發青翠;水還是那汪水,愈發澄凈;村還是那個村,更美更富。行走在無錫陽山,視野所見,大地呈現一片綠色,處處感受一派欣欣向榮的氛圍。
近年來,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始終把踐行“兩山”理論作為發展與治理的重要課題,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利用區域生態、經濟與文化等資源,統籌山水田園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生態文化旅游業全面崛起,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逐綠前行,碧波蕩漾青山朗潤
“在這個‘天然氧吧’晨跑,環境宜人,心境開闊。”為在桃源南路晨跑的居民陳玉娟“解鎖”健康提供了便利。
由鎮區到鄉間,綠意越來越濃。陽山鎮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踐行“宜居、宜業、宜游”的振興路徑,不僅要使農村變得更加漂亮,更加令人神往,同時還要賦予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目前,全鎮成功創建5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今年以來,大力推進55個自然村“亮顏行動”, 11個村莊規劃編制,推動“美麗農居”市級試點建設全面落成,同時加快9個規劃發展村莊“美麗農居”建設,圍繞“南海北湖、山環水繞、山水共舞”總體目標,高效完成今年9條美麗幸福河湖打造任務,有序銜接EOD水系項目前期規劃方案,著力構建“兩軸三環多節點”水系新格局。匠心打造一批具有陽山特色的示范樣板村。
以綠為底,生態紅利加速“變現”
產業提升,全面整治“危污亂散低”企業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補齊短板,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能源轉型,高能耗企業紛紛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從產業結構調整到清潔能源替代,從大氣污染防控到臭氧污染防治,近年來,陽山“藍天保衛戰”立體作戰圖日益清晰。PM2.5平均濃度持續降低,優良天數比例逐年升高,2022年,陽山鎮PM2.5濃度28.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最好成績。“水晶天”“桃鄉藍”成為朋友圈的新顏色。
走進陽山鎮桃源村仙木里咖啡,進門之后會發現,這其實是村里閑置的農房改造而成的“圖書館的氛圍、咖啡館的格調”完美結合的空間。這里有3000余冊圖書存量,點一杯咖啡,讀一本書,感受在桃源阡陌間詩意閱讀,是很多人的休閑選擇。目前,桃源村山南頭已有民宿、餐廳、茶室、咖啡館等17個文旅項目進駐,“鄉宿經濟圈”基本成型,12戶村民每年可獲得近10萬元的資產性收入,村集體每年可增收超80萬元。昔日稀松平常的田園風光迸發出鄉村詩意,老舊古樸的村落展現出新鮮活力,綠色抹亮了村居環境,讓鄉村變了樣子,也讓村民們的生活發生著改變。
執綠作棋,生態發展“雙贏”前行
固綠水青山之本,筑綠色發展之基。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陽山不斷加快綠色轉型升級步伐,走出一條生態與產業互利共生、保護與建設并重并舉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今年以來,2個國省考斷面、11條新一輪河道環境綜合整治河道,100%達標Ⅲ類水質,完成區級下達的水質目標要求。聚力企業綠色發展,強化區域內重點企業水污染防治設施提質增效,切實提升企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實施振華機械廠強制清潔生產審核項目,進一步加快推進區域內94家涉磷企業的提升整治工作。聚力基礎設施提升,實施新污水處理廠1.5萬噸/日擴建工程,聚力全域排口整治,加快推進區域內1655個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助力全鎮更高水平打造“美麗河湖”。
在桃鄉,綠色發展意識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合理轉換,這方好山好水陪伴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俞顯峰)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