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3-07960 | 生成日期 | 2023-07-27 | 公開日期 | 2023-10-30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市文廣旅游局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一、制定背景二、制定依據三、制定過程四、合法性審查五、主要內容 |
現就《無錫市“百匠千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有關制定情況作以下說明。
一、制定背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非遺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要著力培養好非遺傳承人,讓非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建立健全非遺保護政策法規,非遺在推動文旅融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委四次全會、市兩會、全市文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對加強非遺傳承保護等又做出一系列部署。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大力推動非遺保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市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無錫市“百匠千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二、制定依據
《行動計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文旅非遺發〔2021〕61號)、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文旅非遺發〔2022〕72號)、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蘇辦廳字〔2022〕11號)、《無錫市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錫委發〔2022〕71號)為主要依據,結合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實際制定的。
三、制定過程
《行動計劃》由市文廣旅游局牽頭負責起草,制定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調查研究。2022年10月份,我市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領會國家、省、市相關文件會議精神基礎上,深入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進行廣泛實地調研,并多次召集各市(縣)區有關單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保護單位負責人等座談會,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同時借鑒上海、杭州、蘇州、揚州等城市先進經驗做法,經過多輪修改完善,于2023年1月下旬形成了初稿。
二是征求意見。《行動計劃》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17個市級有關部門和8個市(縣)區、開發區的意見。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起草小組對市委宣傳部提出的“各級政府設立非遺保護資金,用于非遺保護傳承傳播”、市財政局提出的“支持在錫院校建立非遺傳承研究基地和教育實踐基地、開辦非遺緊缺型專業,對符合文化產業相關政策的,視投入和社會經濟效益給予補助”、宜興市政府提出的“建議刪除‘紫砂產值三年翻一番’”等意見予以采納吸收。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召開了專家論證會,經過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行動計劃》報批稿。
三是審定通過。6月7日,市政府召開第23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行動計劃》。根據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情況,起草小組對《行動計劃》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6月15日,我市召開十四屆市委常委會第77次會議,審定并原則通過《行動計劃》。
市委常委會會議指出,全市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好“百匠千品”工程,加快無錫非遺的活態傳承、創新發展,推動無錫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要堅持以人才為核心,完善以“薪火百匠”為核心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大師的培育培養體系,探索建立更多群眾觸手可及的體驗學習空間,推動更多愛好者、參與者成為從業者、傳承人。要堅持以產品為依托,既把非遺技藝精髓原汁原味保護好、傳承好,又更大力度支持非遺與時代主題、流行時尚相結合,創造更多富有科技含量和創新設計的新品佳作。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加強非遺傳承人保護的同時,引導非遺項目更好融入消費新業態新媒介,創新非遺+購物、+文旅、+直播等特色經營模式,實現更多產業與非遺資源聯動、跨界融合,賦予更強的文化消費品價值。要堅持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領導,完善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對非遺保護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稅收、貸款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要不斷豐富非遺媒體宣傳、展覽展示、活態利用的形式和途徑,提高市民對非遺工作的認知度和關注度,進一步營造全民參與保護的濃厚氛圍。
四、合法性審查
《行動計劃》在提交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前,分別經市委黨內法規工作機構、市司法局、起草部門法規工作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其中市司法局就《行動計劃》中“六、推進舉措:2.加強職稱評審保障中的‘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非遺傳承人納入職稱評定范圍’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22〕60 號)中的‘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建立職稱評審專業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不相一致,建議起草部門再行斟酌。部分文字問題已與起草單位溝通確認”的審核意見,起草小組嚴格落實審核意見,并作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優先支持在挖掘、推廣、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業績貢獻、藝德藝風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的修改,其他未發現相關問題。
五、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整體框架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實施對象、重點任務、推進舉措、保障措施七個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指導思想。強調堅持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保護傳承非遺蘊含的文化價值,擦亮無錫文化名片,傳承江南歷史文脈,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和創新性發展水平。
第二部分,基本原則。強調要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創新供給與創造需求相結合,堅持公益性與市場性相結合,堅持線下展示與線上營銷相結合,堅持領軍人才與技能人才相結合五條原則。
第三部分,工作目標。在保護傳承體系方面,強調傳承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傳承體系更加健全,傳承活力明顯增強。在量化目標上,選樹100名具有工匠精神的代表性傳承人,開發1000項具有市場前景的非遺產品。
第四、第五部分,實施對象和重點任務。結合我市現有非遺項目,提出對傳統戲劇、傳統工藝、傳統醫藥、曲藝雜技、民俗民間文化五大門類進行系統性保護。并對我市五個代表性國家級非遺項目實行分類施策,通過市場化方式,擦亮惠山泥人品牌,規范紫砂行業管理;通過支持錫劇藝術精品創作,振興錫劇藝術發展;通過鼓勵傳承創新,研發精微繡跨界產品,開拓留青竹刻生活化運用。
第六部分,推進舉措。主要包括加強人才培養、創新市場供給、創造市場需求、推進融合發展、加強傳播交流5個方面11條具體舉措。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宣傳引導等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來源:市文廣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