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20 14:27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更好服務融入“國內大循環”“省內大協同”“對外大開放”。
江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擁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產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等優勢,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有義務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省委書記信長星參加無錫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無錫要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力提升城市能級和現代化城市生活品質,吸引更多高端要素和優秀人才,更好擁抱“大上海”,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未來五年,服務重大戰略,提升城市能級和生活品質,怎么干?需要更積極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更開闊的視野!連日來,出席省兩會的無錫代表、委員們圍繞如何更好服務融入“國內大循環”、“省內大協同”、“對外大開放”,如何以科技之力提升城市能級,以精繪之心提升城市品質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言語間干勁足:緊抓機遇,增強勢能,合力推動無錫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城市范例,打造一座令人心向往之、會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熱力擁抱大灣區 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
省人大代表、宜興市市長 胡小堅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質量統籌城鄉區域協調聯動一體化發展,大力實施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這對于正在加快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宜興來說,尤為迫切和重要。下階段,宜興將把擁抱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要突破口,持之以恒抓項目、強創新、促轉型,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省人大代表、宜興市市長胡小堅表示。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新年伊始,宜興發起雙招雙引強攻態勢,首站便出征大灣區。1月8日,2023宜興環科園(深圳)雙招雙引推介會暨產業項目懇談對接活動舉行,與大灣區企業、投資機構等共話發展機遇、共商合作大計。
系統梳理宜興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資源,胡小堅說,宜興將加快推動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合作布局通用航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一批未來產業,加快華為(宜興)數字經濟賦能中心建設,支持大灣區優秀工業互聯網與數字賦能平臺落戶宜興。全面加強大灣區駐點招商工作,打造科技招商聯盟,確保兩地信息資源緊密連線、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聚焦重點產業,下階段,宜興還將推動與華南理工大學等粵港澳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2023宜興國際科創英才節系列活動,舉辦第四屆宜興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挑戰賽深圳城市賽,組織開展“專家教授宜興行”“陶都名企高校行”廣東站等活動,不斷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積極爭取承辦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吸引港澳地區青年人才來美麗陶都交流研學和創新創業。
緊抓戰略疊加機遇 向強而行向美而行
省人大代表、錫山區區長 顧文浩
“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發展能級,不斷提升人才集聚力、人口承載力和人氣吸引力,助力無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顧文浩代表說,省委書記信長星在參加無錫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全力提升城市能級和現代化城市生活品質,錫山將緊緊抓住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和自身發展勢能增強的歷史性機遇,加快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不懈優環境、提內涵、強功能。
今年,錫山將全力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區2.0升級版建設,更高水平推動錫東新城商務區和宛山湖生態科技城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科創產業項目化首選承載地,加快建設“漕湖—鵝真蕩”生態綠色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
“錫山要固強補弱,建設品質城。”顧文浩表示,錫山將加快實施“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和快速路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盡快啟動建設區文化體育中心,加快推進29所學校工程進度,加快推進錫山人民醫院二期、鵝湖分院、東亭分院、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建設,加快翠屏山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推動東亭—云林商圈、錫東新城商圈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堅持人民城市理念,以繡花功夫打造高品質的城市公共空間,打造更多“席地而坐”城市客廳,彰顯會心一笑精彩城市應有的品質品位,著力打造各類優秀人才近悅遠來集聚地。顧文浩說,錫山將精雕細琢,打造會客廳,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深入開展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標桿區十大專項行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高標準完成50個老舊小區、6條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全力打造“最干凈廁所”,加快15個公園游園、50公頃綠地建設,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持續推動城市精管善治、向美而行。
空地聯動融入長三角 模式創新宕開服務新手筆
省人大代表,市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劉玉海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更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省人大代表,市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劉玉海表示,2023年,立足新起點,市交通集團將繼續強化國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使命擔當,進一步構建完善大交通產業格局,為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貢獻交通力量。
“以更積極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為長三角一體化貢獻更多的力量!”劉玉海說,新的一年交通集團將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創新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提高融資能力,做好蘇錫常南部通道、錫太高速、城市對外輻射快速路網和產業園區項目的資本金籌資工作。同時大力發揮集團工程施工全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建設任務,為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貢獻國企力量,發出“無錫好聲音”。
劉玉海表示,交通集團將持續推進道路客運運營模式創新,重塑品牌和形象,在長三角中心城市穩步拓展“穩穩達”定制客運、“壹零零”非急救轉運等業務,繼續做優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的定制直通車、上海大醫院門診定制專線等便民服務,“用高品質客貨運輸服務系統,來助力打造高品質生活。”
除了發力道路,還有來自“空中的力量”。劉玉海透露,蘇南瑞麗航空也將為區域發展開辟更多的優質航線,為長三角交通出行一體化提供便捷服務。蘇南國際貨運航空已組建完成,今年將引進首架全貨機,屆時將會增加無錫始發的客貨運航線,高水平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同時,無錫丁蜀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也將加快啟動,丁蜀機場航空產業園的高質量建設蘊含著臨空樞紐經濟的巨大潛力,“以交通的實際行動和成效,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將打開新的機遇之窗
省人大代表、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衛宏
“2023年正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站在歷史時空的交匯點,我們將積極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來自民建的陳衛宏代表言語間洋溢出對未來的信心。他表示,疫情三年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經濟要恢復,發揚敢闖敢干的精神尤其重要。
新的機遇之窗打開,如何迎風而行?作為企業家,視野要更開闊,腳步要更堅定。2022年,陳衛宏先后出了兩趟國,分別去越南、柬埔寨海外工廠,以及赴美國參展和拜訪客戶,推廣鳳凰數碼畫布新產品。“猶記拜訪一位客戶時,對方非常激動,他說你們是疫情以來第一波來總部交流合作的中國供應商。”陳衛宏稱,經過面對面交流溝通,客戶被其誠意打動,決定2023年擴大合作,并期待未來的合作更上一層樓,“預計2023年的采購量將實現翻番”。
如何更好地激發企業的動能?鳳凰畫材的運行中,歷來有全球化思維,2006年在越南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廠,目前企業已經擁有了越南、柬埔寨兩大生產基地,和一個西班牙分銷中心,并逐步實現品牌、市場、人才、生產和采購5大全球化,越南和柬埔寨兩地海外工廠先后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陳衛宏認為,共建“一帶一路”既面對著更大的需求空間,也面臨著新的風險和挑戰,民營企業參與其中時會遇到商務環境的不健全、信息搜集分析成本高等挑戰。為此建議,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外貿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精準服務,加快配套服務細則,尤其是完善政府、企業、商會互濟的信息服務體系。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相關部門應協同做好預警工作及應急預案,幫助企業維護相關利益。
建設“紡錘形”人才梯隊 營造潛心沉淀的成長環境
省政協委員、無錫市申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盛青松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核心要素之一。“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政協開幕會上的講話以及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關于人才的內容,市委書記杜小剛也提出‘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要像尊重教育家一樣尊重實業家’,這些將極大地吸引和鼓舞全球各類人才來江蘇落地、創業。”對于政府這番“誠意”,作為企業家的盛青松委員很受鼓舞。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大潮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實現‘紡錘形’人才梯隊結構,將造成更明顯的人才不均等流動。”盛青松說,為此,他帶到省兩會上的提案之一就是“關于重視和加強‘工匠型’技術人才引進培養的建議”。
“所謂‘工匠型’技術人才是指掌握某一個關鍵技術或工藝的熟練技術人員,他能夠圓滿完成專項技術并且不斷優化、創新,確保該技術或工藝在整個技術創新中的穩定實施。”盛青松說,這些工藝都需要長期的摸索和沉淀才能真正熟練掌握技能并且確保結果。他們不一定有很高的學歷和職稱,但是一旦某個工藝流程缺失了他們,就將面臨工藝不穩定、結果無法保證等現實問題,企業需要花很長時間重新進行人才引進和培訓。
為此他建議,加強“工匠型”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同樣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通過幾年的政策引導,吸引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一定核心技術能力的“工匠們”來江蘇落戶安家,成為各個新興行業中“紡錘形”的人才梯隊。另一方面,要加大“工匠型”技術專才的培育力度,從職稱評定、在職教育、技能大賽、專項政策等多方面進行正向激勵和培育,確保“工匠型”人才隊伍的持續成長。
注入更多綠色與智慧 讓人們暢享高品質生活
省政協委員、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鈕海彥
地鐵為城市帶來的變化,不僅僅在交通上,更是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的提升。智慧無疑是高品質出行體驗中的關鍵詞:智慧車站、全自動無人駕駛、無感安檢、“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暢行“軌道上的城市”……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的智能化、綠色化、網絡化發展,正是省政協委員、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鈕海彥密切關注、深度思考且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事。
今年省兩會上,鈕海彥委員聯合來自南通市軌道交通行業的一位委員共同提出《關于大力推進我省軌道交通智能化、網絡化安檢系統建設》的提案,通過AI人工智能帶來的無感安檢,減少安檢人員,讓乘客卸下大包小包過安檢成為歷史,進一步呈現便捷出行。她說,“對于地鐵安檢這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小切口’而言,智慧化、網絡化安檢體系不僅惠及乘客,更將有力推進軌道交通的高質量發展。”
鈕海彥認為,綠色和智慧的深度融合正是當前無錫軌道交通“綠智融合”發展的新趨勢。無錫地鐵已向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申報了“無錫多層次融合發展軌道交通示范工程”,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式現代化軌道交通的發展之路,通過在綠色交通方式中植入智慧化場景,為“軌道上的無錫”插上了科技之翼。
“未來,錫澄S1線與無錫地鐵1號線將貫通運營,市民只需一張票一個碼就能暢行市域線。”鈕海彥說,這些智慧化場景依托著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全面融合,未來,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智慧城市的“骨架”,帶來的不僅是越發“絲滑”的出行體驗,還有管理水平提升、成本降低和出行環境的優化,智慧元素的滲入,在破解城市交通發展難題的過程中,也將助力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