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05 17:53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一家深藏在惠山區錢橋稍塘社區的小微企業,最近卻在中歐班列運輸沿線的停靠站上“閃閃發光”。無錫德普斯拖鏈技術有限公司產品以國產化、智能化的優勢,全面替代中歐班列濟沂物流園軌道式集裝箱門吊的進口拖鏈系統。公司負責人邵黎侃說,埋頭苦干鉆研“專精特新”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小微企業也有“艷陽天”。
多年在外企工作的經歷,讓邵黎侃對系統和流程的管控特別重視。“打造數字化工廠,要從‘小’做起。”德斯普拖鏈負責人邵黎侃有個習慣:每周一都要親手去打掃廠里的2個公用廁所。在投入數萬元建成的“數字化餐廳”里,企業里所有的生產環節都動態顯示在一塊大屏上,每位員工在就餐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注目于此并展開討論。“進入工廠,就進入了數字化的工作程序。”一位技術人員說。在車間里,工程師正在調試一套剛剛制成的模具,僅1200平方米的廠房內,專辟一塊用于堆放精細加工的模具。
“科技研發、制造和售后服務,無不深藏數字化轉型后的‘智造’內涵。”技術負責人說,首次用于中歐班列駛向“一帶一路”的智能拖鏈,是公司成功申請的一項德國專利技術產品,其遠程預警、維護等系統集成技術水平優于進口產品,價格和售后服務等更得到青睞。畢業于江南大學相關專業的企業負責人,對產品的每一處細節都參與設計和討論。
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更快捷。最近剛被聘為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新創業校外導師,80后的邵黎侃堅持埋頭苦干的轉型之路。“智能拖鏈是工業自動化的‘臍帶’,是移動供電等系統的核心部件。”他認為,跨越千山萬水,“中國智造”要“走出去”才能“亮起來”。
目前,德普斯拖鏈正目標日韓、東南亞等國家開發業務,今年的銷售增長達30%以上,且堅持每年申請國內和國際專利。“用申請的國外專利技術來實現國內進口產品的替代,是一條‘智能化’路徑,為中國智造贏得更多機遇。”邵黎侃說。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