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1 10:3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講述人:新安佳苑第二社區黨支部書記 沈偉
無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年來,無錫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躍升,清新亮麗的生態畫卷鋪陳在太湖之濱、山水之間。沈偉生于新安的一個小漁村,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太湖里捕魚,那時起,他便與太湖水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十年生態治理,他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漫步于大溪港濕地公園,魚翔淺底,風景宜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休閑和娛樂。“這片區域原來是一個漁村,當時我們村里有兩三百人,主要從事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這一片十年前是一個一個的魚塘。”沈偉說,后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片魚塘變成了濕地公園。
野生鳥類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鳥類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監考官”。看著成群的鳥類從身邊飛過,沈偉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十年來,經過不斷地保護和提升,我們這片濕地公園里面,大約有150多種野生鳥類,其中還有類似于青頭潛鴨、黃嘴白鷺等極危鳥類。”
為了守護太湖,無錫始終全力以赴。今年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15年以來首次達到Ⅲ類標準,各項水質指標均創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好成績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守護者,他們就是沿太湖藍藻打撈隊的隊員們。黝黑的面龐、熟練的開船技術,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曾經是太湖邊的漁民。大部分漁民在退捕之后,為凈化太湖水質而再次上船,從原來的漁業捕撈者轉變成一個生態的守護者,一身過硬的船上功夫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在大溪港藍藻打撈平臺,沈偉遇到了一群同村人。乘上藍藻打撈船出發,乘風破浪的感覺讓沈偉感覺尤為熟悉,仿佛回到了童年快樂的船上生活。同船的周師傅手上打撈工作不停,臉上也滿是笑容,他告訴記者:“退捕之后,我們不用風里來雨里去,只要上下班,收入也穩定了。看著這里的湖水一天天變清澈,我們干起活來挺有成就感,生活富足、有意義。”
從“打漁人”到“打撈人”,不變的是工作地點,變化的是生活方式。他們守護太湖的美麗,而太湖也守護著他們的生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曾經以船為家的漁民們,如今都住進了嶄新的安居房,在岸上開啟新生活。在沈偉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了新安佳苑,小區里有著成片的綠植、完善的休閑設施,住戶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笑風生,一片祥和。走進退捕漁民老許的家中,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現代化的裝修風格不禁讓人眼前一亮。“這就是我們新安的安居房,也是漁民上岸后居住的地方,這么漂亮的居住環境,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十年來,漁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穩定的收入,美好的居住環境,幸福指數也隨之越來越高。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如今,太湖悄然蝶變,湖岸邊處處公園、滿眼綠意。抬頭,是醉人的“無錫藍”;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生態美,才是真的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美麗無錫建設的“綠色基底”。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