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27 15:13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路面寬闊筆直,兩側香樟郁郁蔥蔥,一戶戶農宅掩映在碧綠的田野中。“在村道上漫步如同畫中游,我很喜歡在路邊散步,這是我們村的‘幸福大道’。”走在江陰長涇鎮習禮村的東禮路上,村民吳新華心情舒暢。東禮路是溝通錫山和江陰的一條要道,如今成了一條景觀道,而在改建前,道路七高八低、路面破損嚴重、車子難開。這條路的變化也是無錫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的縮影。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農村公路作為無錫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來的建設,技術等級、通聯程度均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如今,農村公路讓農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高:出行更便捷,薄弱村經濟翻身,道路風景靚麗,旅游業的吸引力增強……昨天,無錫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直言,農村公路為無錫市鄉村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設起點高,農村公路網密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寬敞的雙向四車道干凈平整,兩側綠化景觀令人賞心悅目,近日,記者驅車行駛在惠山區的陸中路上,為這條高標準建造的農村公路所贊嘆。這條新改建的現代化城鎮標準道路年初全新亮相,作為貫通陽山鎮區的南北向主要通道,大大改善了陽山鎮的交通狀況。
“我市農村公路建設起步較早,建設和改造步伐一直處于全省領先地位。”無錫市公路處農路科有關負責人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無錫農村公路就實現了“黑色化”路面,2007年實現了“村村通高等級路面的公路”的目標。自2003年全國開始農村公路大建設以來,無錫也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村公路改造和建設,十多年間,已經新建、改建了2000多公里的道路和2000多座橋梁。
從“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上了“等級公路”,無錫市農村公路建設引入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質量管理的理念,強化農路建設改造標準。“十二五”新改建的縣道基本達到二級以上、鄉道達三級以上、村道達四級以上水平,農路等級標準處于全省領先。截至目前,無錫市經省級認定的等級農村公路超過6900公里,農村公路網密度為165.43公里/百平方公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農村公路不僅要建設好,還要養護好、管理好、運營好。繼宜興去年底成功建成全省第一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之后,今年江陰市、惠山區也在全力創建“四好農村路”。到2020年,無錫市所有涉農縣(市、區)將全部建成“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或達標縣(區),助力農村發展經濟,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
“經過近年來持續不斷的大手筆投入,無錫農村地區的公路已經成網成片,無錫市已實現了所有鄉鎮的車輛15分鐘內駛上快速干道、30分鐘內駛上高速公路的‘1530’ 工程建設目標。”市公路處人士說。
村道改變村貌,農村公路助經濟薄弱村“華麗轉身”
要致富,先修路。
江陰峭岐村是經濟薄弱村,以前村里的一條主干道甜園路也是石子土路,坑坑洼洼。市交通運輸局去年援助了60萬元,修繕了甜園路。“路修好后,農產品運到鎮里就方便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沈相平今年72歲,對甜園路夸贊有加。記者在峭岐村馮溪花苑采訪時了解到,一些村民還將自己多余的安置房用于出租,如今兩居室的一套房每月租金已在1500元左右。“租金增加得益于環境的改善,特別是村里修建的道路讓大家很滿意,以后的日子會更好。”村民沈靜芬說。
不僅在江陰,宜興也有不少經濟薄弱村依靠修路走上了致富路。在西渚鎮白塔村,1.5公里長的蕓芯路成了村里觀光道路,依靠這條路積極發展民宿、農家樂,帶動了300多戶村民增收致富。以前,白塔村地處偏僻、交通設施較差,近年來,由于道路交通狀況的持續改善,白塔村實現“華麗轉身”,發展起了規模農業和高效農業。
路邊鮮花盛開,竹子和樹木分立兩旁的張靈慕線道路,是無錫及宜興市區進入竹海風景區的必經之路,由于道路拓寬、綠化完善,游客大幅增加的同時還帶動了沿途餐飲,當地農副產品的銷量也明顯增加。
農村公路的提檔升級,也增強了經濟薄弱村對企業的吸引力。8月份的一個雙休日,錫山區錫北鎮的斗山村格外熱鬧,山里風光吸引了來自上海等周邊地區的眾多游客。可在以前,斗山村因道路等基礎設施較差,村級經濟一直比較困難,平時也少有游客。斗山環路、斗星路、斗東路全部提檔升級改成了瀝青路后,村里環境大為改觀。五芝源靈芝生態園、斗山白茶園、蘭頤園等超千萬元銷售收入的生態農業項目,因道路的通達而相繼落戶。
“村里煥然一新的公路成了村民的幸福之路,不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環境,更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斗山村有關負責人感慨地說。
公交全覆蓋,村民出行有了“幸福快車”
“過去到市區13公里路程要用一個多小時,中途還要轉車,現在半個小時就到了,而且出門就能坐上公交車,真是方便又快捷!”對于開到家門口的公交班車,宜興丁蜀鎮大樹村的村民們給它起了個動聽的名字——“幸福快車”。
在實現城鄉道路共享共融的同時,鄉鎮線路與城區公交如今也實現了全方位無縫對接。無錫市通過“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實現了100%行政村通公交車的目標,班車車況、班次密度等相關指標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解決了鎮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在實現公交全覆蓋后,無錫市還利用良好的公路條件,嘗試開發鄉村旅游線路。今年3月,無錫市首條“美麗鄉村”旅游公交專線在錫山區山聯村開通。每逢雙休日,山聯村游人如織,村里景色如畫,山坡上、公路邊、農田里,游客們紛紛拍照留念。“線路開通后,每天來村里的游客比平時多了600人左右,比開通前增加了五成以上,接待游客的10輛觀光車已不夠用了。”山聯村有關負責人高興地介紹。“不僅吸引了更多游客來村里旅游,我們去城里也更便捷了。以前到市中心只有711路公交車可乘,路上要花費至少1個半小時,現在有了旅游公交專線,從山聯村到終點站無錫汽車站只需50分鐘!”70多歲的村民王云龍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通過“村村通”工程的實施,不僅鎮、村公交網越織越密,班車車況、班次密度等相關指標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行政村100%全覆蓋基礎上,今后將逐步向自然村延伸,為更多鎮村居民出行帶來方便與快捷。
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人士介紹,無錫市還將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為契機,優先建設鎮村公交配套農村公路,推進農村公路向新增景區、農業產業園、居民居住點等節點延伸,統籌城市(縣)公交、市(縣)鎮班線和鎮村公交協調發展,大力實施農村客運公司化和公交化改造,以進一步方便百姓出行。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