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26 17:03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022年9月24日,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產城融合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大會舉行。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大會。副市長張立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席永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任頤,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崔榮國,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新吳區委副書記、區長章金偉,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兼長三角分院院長相秉軍,江蘇省設計大師、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首席規劃技術總監袁錦富,無錫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級高級規劃師魯曉軍,區領導洪延煒、劉霞、韓楊、吳珂出席大會。
張兵通過視頻,向本次大會的舉行表示祝賀。他指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高新區在推動產城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國土空間規劃的價值,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統一底圖、統一底數、統一平臺的原則,加強存量更新規劃再利用研究和對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完善規劃編制、審查、審批、實施管理的全周期管理。祝愿高新區以國土空間規劃和本次產城融合規劃發布為契機,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和城鄉居民參與高新區規劃建設,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推動高新區乃至無錫市邁向更高質量發展,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化城區。
張立軍在講話中指出,無錫高新區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成立30年來一步步實現了從簡樸鄉村到繁華都市的蛻變。本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無錫高新區在打造現代化國際創新型城區、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希望高新區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依托新吳自身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實現科、產、城、人良性互促,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國家級智能智造高地和現代化人文宜居城區,并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扮演好“開拓者”和“急先鋒”的角色,積累成功經驗和做法,形成可復制的模式,為全市產城融合發展提供樣板和示范。
崔榮國在致辭中表示,一年多來,高新區依托國內一流規劃團隊,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聚焦“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的目標愿景,科學審慎制定全區產城融合規劃及三年行動,精心部署打造“一核四心三軸”空間發展新格局,這既是高新區擘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指南,更是高新區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的鄭重宣言。相信,通過“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國家級智能制造高地、長三角開放創新窗口、無錫現代化人文宜居城區,將在世人面前閃亮呈現,高新區未來的發展,也必將更加精彩紛呈、更加令人期待。
章金偉向相秉軍頒發責任規劃師聘書。
相秉軍解讀《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產城融合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產城融合規劃》立足區域協同視角,兼具現代化國際化視野,以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產城融合規劃為統領,以各功能板塊產城融合規劃及重點片區城市設計為依托,提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的總體規劃目標,圍繞“6+2+X”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至2030年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0億,至2035年產業總產值達15000億。規劃形成“一核四心三軸”中心結構體系,構建“兩城四區”六大產城融合功能區,健全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國際化服務、藍綠空間、農業文旅等支撐體系,制定近遠期結合的規劃實施時序,為新吳區高質量發展建立了堅實的規劃支撐。
“兩城四區”六大產城融合功能區包含:
新安—太湖灣科創城,定位為太湖灣科創帶的創新智核,致力于打造為以生態、創新、活力為特質的世界級湖灣創新都會;
旺莊—新加坡科創城,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先進產業集聚功能復合多元的國際產創引擎;
碩放—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集空鐵水陸交通于一體的蘇錫空港樞紐;
江溪—商務創新區,打造科技創新和金融商務為產業特色,城市功能國際化的活力宜居硅巷;
梅村—中歐產業合作創新區,厚植吳文化底蘊,致力于硬核產業、活力研發、品質人居、人文生態綜合驅動的吳韻智造高地;
鴻山—省級旅游度假區,以文旅度假、數字科創、現代農業為特色,致力成為獨具人文魅力的文旅產創客廳。
三年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啟動科技創新引領行動、智能制造升級行動、國際城區建設行動、人文品質提升行動、綠色低碳示范行動、城市精細治理行動,三年計劃實施政府投資項目600余個,社會總投資約3000億元,高質量推動產城融合建設。
張立軍、崔榮國、章金偉、席永清、相秉軍共同啟動“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產城融合規劃三年行動計劃”。
章金偉、任頤、相秉軍、袁錦富、魯曉軍以“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的機會與未來”為題進行圓桌論壇。
在今天的大會上,不少專家學者展開思想交鋒,為高新區的新一輪躍升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
高新區的產城融合,是對過去30年發展奮進歷程的集體致敬,是新發展背景下高起點的創新實踐,是太湖灣科創帶城市戰略下的新吳響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假如說歷史上的產城融合是因為城鄉轉換以及體力勞動的生產和生活的緊密聯系;那么未來的產城融合,就是數量到質量的提升,內涵是智力創新和高端生產、高品質生活的緊密聯系。未來的產城融合,走向科創產城一體化,構建一個協同聯動的創新生態體系,提升城市的創新競爭力,同時打造有溫度高品質的城市空間,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未來的高新區,將在未來科創產城一體化的大戰略指引下,完成產業與城市功能高度融合、空間整合,與城市生活高度匹配,走向更高級的城市文明。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司馬曉:
面對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高新區面臨從“有”到“優”,從“產業園區”到“創新城區”的發展思路轉變。梅村積極響應高新區總體發展思路,緊扣產業基石和吳文化發源地的身份標識,傳承與創新并舉,打造引領未來的產業發展標桿,探索存量園區更新改造模式,培育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引領傳統工業園區向創新型產業社區轉型;沿襲與煥新同步,建設彰顯魅力的無錫美好生活典范,實現城市與自然共生共長,堅持還岸于民、還水于民,打造開放共享、文化底蘊厚重的濱水空間,完善城市服務,重塑吳文化影響力。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孫娟:
蘇南碩放機場坐擁太湖之濱、蘇錫之間的獨特區位,創新產業集聚,樞紐功能活躍,是長三角難得的國際化、區域性、城市型空港樞紐。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背景下,空港板塊在雙循環格局中的戰略節點作用將日益凸顯,直接關乎未來高新區、以及無錫市在區域的鏈接度與競爭力。期待空港板塊能夠早日實現規劃的美好藍圖,集聚新勢能、引領新風尚,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范圍內,產城融合、港城一體的新典范與新標桿。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