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15 00:00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要讓更多養在‘深閨’的科研成果通過我們的平臺風光‘出嫁’!”13日,無錫市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袁曉雷激動地說,才落地人才金融港的上海技術交易所(無錫)創新服務中心,已助力無錫企業和高校完成了兩筆技術轉讓交易,將科研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省內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16.1%、科研院所為27.7%、企業為34.3%。”袁曉雷用一組數據說明,科技成果“落地開花”并非一件易事。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價值科研成果難以被發現、被應用;另一方面,一些亟需技術支撐的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科技成果。
在他看來,科技成果轉化至少走過四個階段:早期,科研單位與企業自發交易,現實困境是沒有信息“橋梁”;產學研合作興起后,政府部分解決了“橋梁”問題,可效率還不高;進入市場交流階段,中介機構有效搭起雙向對接渠道,但定價不準、信息不對稱等新問題涌現;如今,來到專業交易階段,平臺、系統、定價和服務隊伍都體現出了“專業化”。“現在上技所在無錫設立創新中心,相當于無錫有了自己的專業‘相親’平臺。”
無錫是上技所建設長三角地區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布局。“這里經濟實力強、產業基礎好、科技質量高。”上技所董事長朱正紅認為,強勁發展態勢下,無錫產業迭代升級需要大量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來賦能加速。眼下,上技所已跟無錫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了成果托管意向,并針對無錫“465”產業體系在全國嚴選出一批技術成果供以對接。他拿出兩張8月份的技術交易憑證,記者看到,江南大學與泰州一家企業促成了2件專利權的轉讓,交易金額達100萬元;無錫新吳區某企業則通過交易平臺,從上海一所知名高校購買到一項專利技術。
“作為企業和高校的‘中間人’,我們深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有多難。”錫山區科技鎮長團團長代星說,有了無錫創新中心,就能把本地技術和需求等數據,通過上技所全國市場網絡流通起來,打破地方信息壁壘,讓科技人才“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精準對接。科技鎮長團也將進一步深入轄區,摸排技術的擁有者和需求者,讓他們在對接平臺上無縫“相親”。
將“沉睡”在書架上的科技成果“喚醒”。朱正紅表示,上技所在無錫除了憑借知識產權優勢生態鏈來推動科研創新成果與區域產業銜接,還將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引導“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三大cto俱樂部運營,并協助無錫定向培養一批技術經紀人,真正讓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陳菁菁)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