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5 14:32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考察調研并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2月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畢節市黔西縣,實地察看烏江六沖河段生態環境。
那么,烏江對貴州的生態環境保護又有什么重要意義呢?為何又成為了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貴州之行視察生態環境的首選地呢?
烏江發源于貴州省威寧縣烏蒙山東麓,以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萬平方公里成為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它以近四成的省內面積承載貴州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是貴州的“母親河”;它是國家重點流域三峽庫區上游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控制單元,是全國的生態河。
然而,就在長江上游這樣一個生態屏障的流域內,擁有著全國第三的磷礦儲量,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磷化工生產基地。據公開數據顯示,烏江沿岸磷礦渣累積堆存量達到1.2億噸,受地貌特征影響,部分磷渣污水通過地表水流入烏江,致使烏江總磷嚴重超標。
2017年4月26日至5月26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貴州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督察組在向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反饋意見中指出,由于企業污染整治不徹底、源頭控制不到位,流域沿線磷石膏渣場滲漏排放嚴重,導致烏江流域總磷污染問題較為突出。2017年一季度,烏江干流沿江渡、大烏江鎮、烏楊樹斷面總磷濃度同比上升20.2%、26.0%、44.1%;烏江支流甕安河、洋水河、息烽河長期為劣Ⅴ類水體。烏江等重點流域庫區網箱養魚實際面積遠遠高于規劃面積,呈無序發展態勢,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貴州等10個省份進行督察“回頭看”。同年11月21日,督察組通報了貴州貴陽市開陽縣洋水河流域總磷污染問題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
通報指出,開陽縣通過直接添加絮凝劑的方式降低洋水河進入烏江干流前的總磷濃度,總磷通過絮凝劑沉降后仍留在河道中,并未有效清除,一旦遇到降雨等因素導致河道水量較大時,沉降下來的磷污染物仍將會沖入烏江干流,同時,該流域7家磷礦開采企業和1家磷化工企業,沒有按照“一礦一設施”規定推進落實,洋水河總磷污染問題實際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為讓烏江一江清水向東流,貴州鐵腕治污、騰籠換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十三五”期間,貴州出臺磷石膏“以渣定產”政策,按照“誰排渣誰治理,誰利用誰受益”的原則,從制度上倒逼企業加強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從而減少磷石膏堆存。同時,貴州磷化集團還將磷石膏改性后用于礦井充填置換礦柱,使磷石膏逐步“變廢為寶”。
2020年1月—9月,全省磷石膏產量876.56萬噸,比2019年同期減少68.44萬噸;利用處置869.71萬噸,比2019年同期增加468.71萬噸;利用處置率99.22%,比2019年同期提高56.82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全域取締網箱養魚。網箱養殖是導致烏江流域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取締網箱養魚對維護貴州的水生態環境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十三五”期間,貴州成立了網箱取締工作專班,制定方案,倒排工期;明確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負責取締的主體責任和完成時限,簽訂《防止網箱反彈責任書》,建立漁政執法常態化機制;科學制定了《百姓富·生態美萬峰湖發展規劃》,幫助“上岸漁民”發展生態漁業、蔬菜、水果、畜牧養殖等產業。
在這些鐵腕手段下,截至2019年11月,貴州已實現烏江全流域“零網箱”。
此外,貴州還積極加強烏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等舉措,在這一系列組合拳的有力推動下,烏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六沖河、洋水河、息烽河、甕安河等主要支流水質明顯好轉。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修復,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烏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相信在多方努力下,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貴州之行看的這條生態河,也將承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美滿的生活。
來源:無錫市政府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