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2-12 21:28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019年1月23日 在無錫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無錫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俞波濤
2018年,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省檢察院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穩步推進檢察改革,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進步新成效。全市檢察機關辦案數量與質效全省領先,公益保護、檢察宣傳、檢察人才建設、辦公辦案區轉型升級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開創性探索的檢察監督信息化建設在全國產生重大引領性影響。一年來,182個典型事例和案件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關注報道,33項機制和做法被上級檢察機關肯定推廣,無錫檢察工作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提升。
一、聚焦中心工作,在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上彰顯新作為
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先后制定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護航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指導意見20份,推出服務舉措193項,為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的檢察貢獻。
——著力守護綠水青山。及時介入黨委、政府關注,社會影響惡劣的生態環境資源類案件,共批捕17件27人,起訴110件207人。加大生態環境犯罪立案監督力度,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破壞環境犯罪案件線索10件23人,監督偵查機關刑事立案21件35人。建立生態修復補償機制,綜合運用消除污染、貨幣補償等方式督促當事方履行生態修復義務。結合辦案推動環境綜合治理,主動向黨委、政府提出污染防治對策建議52份,推動專項治理13次。
——全力護航民營經濟。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擾亂市場秩序,以及危害民營企業從業者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犯罪活動。共起訴假冒專利、假冒注冊商標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9件68人,新吳區檢察院榮獲國家查處侵權盜版有功集體二等獎。依法妥善辦理涉企刑事案件,監督撤案17件21人,不批捕61件78人,不起訴52件63人。對11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經營者,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敦促變更強制措施,最大限度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對涉及民營企業的76件民事行政案件依法進行檢察監督,為其挽回經濟損失2700余萬元。延伸司法辦案觸角,在民營企業設立法律服務點29個,提供法律服務1300余次,幫助建立法律風險防范機制320余項。
——助力防范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金融犯罪,共批捕70人,起訴138人,涉案金額127.46億元。濱湖區檢察院連續3年開展懲治涉眾型經濟犯罪“礪劍”行動,獲評全省首批優秀法治實事項目。深入剖析金融犯罪特點規律,向黨委、政府和監管部門提交專項報告、情況反映17份。市檢察院舉辦法治無錫建設新聞發布會,惠山區檢察院開展職教園區“十萬學子法律行”,全市檢察機關組織74場防范非法集資、“校園貸”等法治宣講,覆蓋受眾13萬余人,有力提升了社會各界尤其是老人和學生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二、聚焦時代要求,在全面落實司法為民理念上取得新成效
積極履行刑事檢察職能,共批準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3820人,提起公訴11794人,為平安無錫、法治無錫建設提供了更多更優的檢察產品。
——傾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投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共批捕黑惡勢力犯罪案件68件147人,起訴56件260人。深入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活動,批捕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藥犯罪嫌疑人34人,起訴215人。從嚴懲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共批捕53人,起訴184人。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共批捕431人,起訴798人。運用自主研發的“信訪預警研判平臺”,深入研判排查矛盾糾紛,接收群眾信訪3987件4006次,妥善處置重點信訪案件20件,重信重訪占比下降91%。
——傾心落實人權保障舉措。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決定不批捕1468人、不起訴319人。深化羈押必要性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300名犯罪嫌疑人敦促變更輕緩的強制措施。嚴格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影響司法公正的1326件非法證據依法予以排除,市檢察院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規范執法示范單位”。聯合公安機關開展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專項監督,糾正違法違規問題22個。充分尊重律師在訴訟活動中的權利保障作用,依法建議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指定辯護人251次,聽取律師意見10352次。積極推進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聯合市司法局、市律協舉辦全市首屆公訴人與律師電視辯論大賽,進一步促進檢律良性互動。
——傾情維護弱勢群體權益。嚴懲性侵、虐待、欺凌等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共批捕85人,起訴103人。聯合公安、教育、民政等18個部門出臺專門規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強制報告制度。江陰市檢察院“澄苗計劃”榮獲全國第四屆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銀獎。落實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向140名救助對象發放救助金88萬余元。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起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19件25人;開展農民工討薪專項行動,幫助315名農民工追討欠薪380萬元。
三、聚焦社會關切,在主動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上體現新擔當
緊扣公益核心,竭力當好公益“看護人”,共立案調查公益訴訟案件115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63件,提起公益訴訟26件,推動修復水域、復墾耕地林地2626畝,督促清除危險廢物2.4萬余噸,挽回國有資產損失1659.5萬余元,索賠環境損害修復費用2141.3萬余元。
——積聚多方力量。堅持在黨委領導下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主動匯報重大部署和重大案件辦理情況,積極推動市委、市政府關于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落實落細。注重凝聚廣泛共識,營造各方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圍。與監委、法院、環保、國土、市場監管等單位相繼會簽規范性文件22份,建立公益訴訟線索移送、信息共享、查處協作等配合機制;出臺舉報獎勵辦法,上線運行公益損害“隨手拍”,組織開展志愿者行動,引導、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公益保護。濱湖區檢察院向舉報人發放全國首筆公益訴訟舉報獎金,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緊盯重點領域。圍繞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資產保護等重點領域靶向發力,共摸排線索2221件,立案調查961件,提起公益訴訟26件,分別占相應總量的96.2%、96%和100%。宜興市檢察院與國土、環保等部門聯合啟動無人機巡航監控系統,并在全省率先運用區塊鏈和衛星遙感取證技術,發現違法毀綠點38處,督促恢復植被綠地463畝。江陰市檢察院探索成立全國檢察機關首家生態環保和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心,濱湖區檢察院掛牌成立全省首家生態環境與旅游檢察室,無錫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呈現出強勁發展的態勢。
——追求多贏共贏。牢牢把握“訴訟不是目的、維護公益才是目的”的價值目標,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訴前督促整改上。在全國首創賦予行政機關自查自糾期和訴前風險提示工作機制,共賦予行政機關692件次糾錯期,向政府或其上級主管部門提示訴訟風險1063件次,促使97.7%的公益損害案件在訴前得到妥善有效解決。在全省率先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規范公益訴訟線索管理。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均成立由檢察長任組長的線索評估小組,共開展線索評估1904件次,暫緩或者終止辦理不符合監督條件的線索745件次,實現源頭精準把控。
四、聚焦公平正義,在切實強化訴訟監督上實現新發展
綜合運用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再審檢察建議、抗訴等多種方式,致力提升訴訟監督質效,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做優刑事訴訟監督。積極推行重大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共監督立案46人、撤案109人,追捕59人,追訴36人,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136份,退回補充偵查1952件4809人。依法提出抗訴15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3份。推進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委會制度化常態化,兩級院檢察長共列席法院審委會8次,就9起案件發表檢察意見。
——做實刑事執行監督。全年共對16520人的刑事執行活動進行監督,對10458份生效判決的交付執行活動進行檢察。辦理刑罰變更執行案件3340件,同比上升29.9%。強化社區矯正活動監督,2712名社區矯正人員無一脫管漏管。加大財產刑執行檢察力度,對6504人1.2億余元的財產刑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钙饘ΡO獄巡回檢察全省唯一試點地區責任,在為期三個月的第一輪巡回檢察中,共審查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905件,對42名“三類罪犯”減刑案件出庭監督,同比分別上升54.4%、133.3%;就監管行為、安全隱患等問題提出書面整改意見20次,試點工作經驗被省檢察院向全省推廣。
——做精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完善多元化監督格局,依法對生效裁判、審判行為以及執行活動進行監督,提出抗訴13件,提請省檢察院抗訴19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1份、糾正違法檢察建議141份。加大對惡意訴訟行為的懲治力度,運用再審檢察建議、抗訴等手段,辦理虛假訴訟案件28件。開展非訴執行監督等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193份。切實維護司法權威,對法院181件正確的民事行政裁判,做好釋法說理、服判息訴工作,得到最高檢充分肯定。
五、聚焦司法公信,在著力推進改革創新上邁出新步伐
堅持以改革求突破,開創性地開展檢察監督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努力推動無錫檢察工作探索性發展、創新性發展、引領性發展。
——率先探索檢察監督信息化工作。向數據借“慧眼”,向科技要檢力,經過近兩年的持續發力,已采集各類檢察監督數據3億余條,接入刑事訴訟及行政執法數據專線51條,自主研發的綜合研判平臺上線運行,在全國率先推動檢察監督工作邁入現代化軌道。全年依托綜合研判平臺發現各類監督線索1129條,發出監督法律文書587份,連續兩年均保持60%以上的增長速度,基本實現對刑罰執行、偵查訊問、刑事審判等訴訟活動實時動態監督,檢察監督的規模與質效取得實質性突破。一年來,全國各地110余批、870余人次來錫學習考察,中央電視臺等8家主流媒體進行專門報道,最高檢專門組織具有互聯網背景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來錫視察考察,無錫開創性推進的檢察監督信息化工作在全國產生重大引領性、示范性影響。
——持續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大訴前主導力度,落實重大疑難案件公安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制度,共提前介入刑事案件偵查活動2034件,提出檢察意見2871次1.32萬余條,采納率達92.7%。強化證據復核,落實辦案親歷性要求,復勘案發現場185次,詢問證人2913次。凸顯庭審實質化要求,與法院共同完善庭前會議程序,推動274名“四類人員”出庭作證,同比上升216.4%。全面推行“繁案精辦”“簡案快辦”,對3091件案件適用簡案快辦程序,有效節約司法資源。
——著力完善與監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銜接機制。聯合市監委制定規范性文件,及時構建新型反腐敗工作機制。共受理監委移送起訴的職務犯罪案件28件37人,已提起公訴22件27人,其中處級以上2人。組建職務犯罪案件檢察部門和專業化辦案組,依法提前介入,實現辦案流程無縫對接。監察法正式實施后,省監委批準留置的我省職務犯罪“第一案”,濱湖區檢察院在受理后3天內即對被告人提起公訴。抓好上級檢察機關交辦的存量案件審查起訴工作,對揚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倪士俊受賄、濫用職權案等重大案件依法提起公訴。
一年來,切實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努力打造風清氣正的新時代檢察隊伍。市檢察院黨組中心組被評為無錫市縣以上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示范點。兩級院共有31個集體、77名個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兩個基層院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先進集體,一名干警被最高檢記個人一等功。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共有4名全國、全省檢察業務專家,3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5名“國字號”業務標兵,41名省級以上檢察專門人才,檢察人才數量與質量位居全省前列。一著不讓抓好紀律作風建設,共開展各項檢務督察、專項檢查266次,對兩個基層檢察院開展全面巡察,市檢察院連續第10年被評為市級機關績效管理和作風建設先進單位。
一年來,對各級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均及時研究、認真辦理。廣泛開展“檢察開放日”“代表聯絡月”等活動,通過邀請視察、參與評議、登門走訪等形式,加強與代表的常態化聯系,向兩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專項工作9次,邀請代表走進檢察機關337人次,走訪代表325人次。依托“互聯網+檢察”,積極推進“網上檢察”“掌上檢察”及12309檢察服務中心網上信訪大廳建設,力爭讓人民群眾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及上級檢察機關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履行新時代檢察職責,努力為無錫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一是自覺強化政治擔當。二是主動融入發展大局。三是忠實履行監督職責。四是全面加強自身建設。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