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19-00902 | 生成日期 | 2019-01-30 | 公開日期 | 2019-01-30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2018年政府重點工作總結 |
2018年,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中共無錫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廣大人民,按照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目標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六大發展戰略,較好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決勝“十三五”后半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15個主要經濟指標中,10個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000億元,達到11438.62億元,增長7.4%,增幅躍居全省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618.71億元,增長9%,增幅20年來首次躍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跨上千億元臺階,達到1012.28億元,增長8.8%,其中稅收收入占比達到85%。社會融資規模累計新增1669.73億元。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其中工業投入增長10.5%、民間投資增長10.7%。100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978.5億元,超過年度計劃12.8個百分點。華虹集成電路、中環大硅片、恩捷新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領途汽車、村田鋰電池新工廠等項目竣工投產,遠景日產智能電池、聞泰科技5G智能終端等項目簽約落地。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72.7億元,增長9%,消費滿意度測評全國第一。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新高。主動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幫助企業鞏固和開拓市場,實現進出口總額934.44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總額567.81億美元,增長14.7%。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圓滿完成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任務。企業支撐作用增強。全市凈增規模以上企業1721家,其中工業企業570家,均位居全省第一。69家企業入選2018中國企業500強等4個“500強”榜單,比上年增加9家,占全省入圍數的30%,繼續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1家,總量保持全省第一。中信泰富特鋼成為全市第二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經濟增長體現更多民生含量。新增城鎮就業16.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8%。預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左右,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控制在3%之內。
(二)產業強市成效明顯。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9%。積極籌建國家物聯網創新中心,成功舉辦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海爾物聯生態網基地等重大項目簽約落戶,車聯網等應用示范項目加快推進。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支持力度,深化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戰略合作,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揭牌,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臺成功獲批。傳統產業智能化步伐加快。舉辦首屆雪浪大會,啟動“千企上云”行動,100個智能制造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4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1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36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啟動建設,富華高技術研究院等重點項目成功落地。現代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新認定市級總部企業5家,SK海力士中國銷售總部落戶無錫。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鴻山旅游度假區躋身省級旅游度假區,海瀾飛馬水城正式開園,全市旅游總收入增長11.5%,游客滿意度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成功舉辦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等會展活動142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落實全市科技創新與人才大會精神,組織實施“創新10條”,預計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5%,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7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9%,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8件,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預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3.3%,10家企業入選省科技小巨人企業名單。啟動與駐錫科研院所“一所一策”合作。中比摩蝎(歐洲)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太湖新興產業成長基金簽約落地。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升級版2.0,新增各類人才7.49萬人、院士工作站12家。節約集約發展成效明顯。預計單位建設用地GDP產出提高到7.27億元/平方公里、稅收收入提高到7.24萬元/畝,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一。
(三)改革開放協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200億元以上,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連續五年實現“雙下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有效控制在限額范圍內,市區非住宅商品房庫存同比減少17.65萬平方米。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賦予江陰市282項行政權力、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187項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建成覆蓋全市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市區不動產登記實現“一窗綜合受理、一網全市通辦、一個小時辦結”,全年新登記企業5.16萬戶。行政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江陰市縣級集成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第二批省級經濟發達鎮改革正式啟動,太湖新城管理體制優化調整基本到位,濱湖區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圓滿完成。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推進順利,國發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正式組建,申報設立錫商民營銀行取得積極進展。戶籍制度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5.6萬人落戶無錫。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赴以色列、日韓、歐洲等地開展經貿招商活動,完成到位注冊外資37.1億美元。江陰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成效明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預計完成1000萬美元以上重大境外投資項目23個,柬埔寨西港特區入駐企業達到153家,埃塞俄比亞紡織基地建設進展順利。蘇南碩放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721萬人次、增長7.8%,貨郵吞吐量12.4萬噸、增長15.1%,洲際貨運航班頻次位列全省第一。藥品進口口岸通過國家級評估驗收。成功舉辦第九屆無錫市國際友城交流會、第五屆國際賞櫻周等外事活動,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錫澄錫宜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南沿江鐵路開工建設,蘇錫常南部高速進入太湖隧道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錫澄城際軌道S1線完成工可報告編制,宜興丁蜀通用機場獲批立項,340省道無錫段改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大局,積極呼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形成階段性成果,宜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復。梁溪區八大片區棚改全面啟動,太湖新城、錫東新城、惠山新城綜合功能進一步完善。無錫火車站一體化改造工程竣工投用。地鐵1號線南延線全線“電通”,3號線一期全線“洞通”,4號線一期進入盾構施工。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及具區路、吳橋東路等重點道橋建成通車。新溝河拓浚延伸工程基本完成。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27.3%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4%以上。制定出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無錫入選“全球智慧城市20強”榜單。落實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啟動優美環境合格區建設,開展七大專項提升行動和“小飛龍”專項整治,制定市區停車泊位三年建設計劃,完成30條主要道路包裝出新和30個背街小巷綜合治理,拆除違法建設69.6萬平方米。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全市鄉村振興大會精神,十大工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和現代農業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全市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面積比重達到60%,首個市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無錫毫茶”通過國家認定。實施“百企建百園”工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7家、省級示范合作社11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6家。聚焦農村發展短板,啟動農村住房更新改造首批試點工作。陽山鎮成功入圍中央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璜土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斗山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五)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減煤”“減化”任務超額完成。整治燃煤鍋爐102臺、燃煤工業窯爐34座,減少煤炭消費總量138.5萬噸,預計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扎實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關停化工企業250家,升級改造373家。組織實施261項太湖治理和114項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沿太湖3公里緩沖帶水產養殖整治和滆湖圍網拆除工作,全面加強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45個國省考斷面優III比例提升到64.4%,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穩步提升,太湖無錫水域主要水質指標好于全太湖,連續第十一年實現安全度夏和“兩個確保”。組織實施1208項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全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43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70.7%,大氣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綜合評分全省第一。推進4個重金屬重點防控區專項整治,完成土壤修復項目7個。固危廢處置能力穩步提升,惠聯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藍藻藻泥和市政污泥處置項目啟動建設,益多環保大修項目如期復產,江陰秦望山危廢集中焚燒處置設施、宜興凌霞危廢焚燒擴建項目順利建成。開展“綠刃”環保專項行動,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作坊)8106家,整治完成5475家。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清廢2018”通報問題實現整改銷號,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提前完成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太湖治理督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審計、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扎實推進。
(六)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市本級公共財政支出的80%投向民生,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滿意度全省第一。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陽光扶貧”覆蓋全市2.36萬戶、3.45萬人,市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26個經濟薄弱村實現脫困轉化。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19.02萬人,醫療保險擴面17.81萬人,失業保險擴面12.21萬人,工傷和生育保險均擴面15.88萬人。市區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提高到每月2747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加到每月450元,被征地農民政府保養人員保養金每月增加90元。完成棚戶區改造51.3萬平方米、舊住宅區整治220萬平方米。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完成中小學、幼兒園基建項目35個,新建4所省現代化示范性(優質特色)職業學校,完成1158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與東南大學簽署新一輪市校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無錫校區正式招生,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開工建設,江南大學江陰校區正式簽約,無錫太湖學院獲批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落實全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優化方案,錫山人民醫院新院區建成投用,1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提檔升級,新建一批醫療技術協作中心,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評估。深入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啟動兒童福利院重建和救助站、軍供站搬遷工作,“慈福”民生保險項目獲評“中華慈善獎”。成功承辦首屆江南文脈論壇,惠山古鎮二期開工建設,啟動龍光塔等文物修繕工程46項,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71個,歌劇《二泉》入選“全國優秀歌劇巡演”,舞劇《英雄·瑪納斯》獲“絲路文化貢獻獎”。成功舉辦2018世界擊劍錦標賽,成功申辦2021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無錫國際馬拉松晉級國際田聯“銅標賽事”,我市代表團參加第19屆省運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全市98%的城市社區、97%的農村社區達到省級和諧社區建設標準。誠信無錫建設深入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展開。扎實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雪亮工程”一期竣工投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明顯成效,公眾安全感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認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優撫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信訪、史志、檔案、外事、對臺事務、港澳、僑務、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減災、對口幫扶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有了新發展。
來源: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