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12-00616 | 生成日期 | 2012-06-12 | 公開日期 | 2012-06-12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統計局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2002年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2002年,全市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攬全局,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經濟繼續在較高平臺上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經濟發展
綜合經濟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0%;第二產業增長14.1%;第三產業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繼續提高,達41.5%。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32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4413美元,繼續列全省第一位。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4∶55.2∶40.8調整為3.6∶54.9∶41.5。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財政收入200.85億元,同口徑增長23.7%,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5%,超過上年2.1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6.48億元,同口徑增長30.9%。
農業和農村經濟
農業結構調整再現成效。2002年夏糧播種面積為49.91千公頃,水稻播種面積為92.8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1.3%;油菜籽播種面積為27.79千公頃,累計新增經濟作物面積3.6千公頃。糧經比例由上年的6∶4調整為5∶5。
農產品產量有所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96.29萬噸,下降9.4%。油料總產量3.79萬噸,其中油菜籽3.74萬噸,分別下降28.9%和29.4%;蠶繭總產量1117噸,下降5%;茶葉總產量4812噸,下降0.2%;水果總產量45753噸,增長8.6%。
林牧漁業生產持續發展。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14.31萬噸,增長2.2%,其中豬牛羊肉9.74萬噸,下降0.7%;禽蛋總產量2.61萬噸,增長6.1%。奶牛存欄2.83萬頭,增長22%。全年水產品產量11.11萬噸,增長3.5%。
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提高。全市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60.9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4.45萬千瓦,農用排灌動力機械23.18萬千瓦。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批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全市防洪堤總長度達2400公里,防洪抗災能力提高。
經濟強鎮培育初見成效。40個重點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2%,其中:工業性投入增長69.4%。對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繼續提高,分別達到38%和30.6%。周莊、華土、澄江三鎮的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農村經濟結構繼續調整,全市農業及農村非農行業總產值達到2903.5億元,增長17.4%,其中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6.2%提高到96.6%。
工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96.50億元,增長13.6%。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601.73億元,增長17.3%。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工業企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完成工業增加值79.42億元,增長16.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71.69億元,增長17.8%;集體企業增加值92.58億元,增長15.6%;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加值68億元,增長13.5%;三資企業增加值144.62億元,增長21.6%。分輕重工業看,全年輕工業增加值230.95億元,增長15.0%;重工業增加值370.78億元,增長19.4%。列入統計的292只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211只,占全市統計產品數的72.3%,增幅在15%以上的有148只,占50.7%。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全年開發重點新產品900項,投產新產品1800項。實現新產品產值359億元,增長43.4%,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4.7%。一批高新技術產品保持強勁增勢,計算機硬盤機增長137.1%、液晶顯示器增長228.2%、內燃機增長79.2%、半導體分立器件增長77.2%、集成電路增長69.2%、油泵油嘴增長53.2%。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394.20億元,增長21.5%;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8%,提高0.7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370億元,增長22.0%;實現利稅187億元,增長19%,其中利潤110億元,增長30.0%,增幅分別高于生產和銷售12.7和9個百分點;虧損總額下降19%,虧損面下降8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43%,創歷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建筑業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80.5億元,增長19.0%。全員勞動生產率95200元/人,增長15.0%;實現利潤4億元,增長27.7%;稅金總額3.9億元,增長20.1%。施工工程個數7800個,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積1660萬平方米,增長20.0%;房屋竣工面積1080萬平方米,增長22.4%。全市有20家建筑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的認證,施工工程交驗合格率達100%。56個項目被評為“太湖杯”無錫市優質工程,10個項目被評為“揚子杯”江蘇省優質工程。
運輸郵電業
社會運輸能力繼續提高。全市年末擁有機動車84.33萬輛,增長7.9%,其中汽車14.53萬輛,增長30.0%。私人汽車又有大的發展,達到4.6萬輛,比上年增加1.6萬輛。
全社會客貨運量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客運量16885萬人次,旅客周轉量729437萬人公里,分別增長1.8%和2.0%;完成貨運量750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017萬噸,增長19.8%。
郵電通訊持續快速發展。全年郵電通訊業實現增加值39.27億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14萬門,凈增9萬門。其中城市交換機容量149.37萬門,增加48.5萬門。城鄉電話用戶達153.03萬戶,新增18萬戶,其中住宅電話121.17萬戶,公用電話3.67萬部,分別增長7.5%和43.5%。年末固定電話達287.99萬部,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91萬戶,分別增加31.7萬部和62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49.32萬戶。
國內貿易業
消費品市場購銷兩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3億元,增長13.7%,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2.63億元,增長15.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81.67億元,增長7.0%。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33.19億元,增長12.8%;餐飲業零售額66.43億元,增長22.4%;其他行業零售額9.75億元,增長21.6%。
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年末擁有各類貿易市場476個,貿易市場成交額562.35億元,增長3.1%。其中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07.14億元,下降2.0%。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銷售保持增長,經濟效益提升。全年預計實現商品銷售收入凈額355億元,增長9.9%,其中批發業增長9.4%,零售業增長11.6%;毛利率8.8%,其中批發業7.6%,零售業12.7%;費用率7.7%,其中批發業6.4%,零售業12.2%;預計實現利潤總額8.4億元,增長近2倍,其中批發業增長3.4倍,零售業增長18.3%。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長足發展。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7.4億美元,增長46.3%。其中,進口總額46億美元,增長49.9%;出口總額51.4億美元,增長43.3%。新增各類進出口經營權企業250家,有出口實績的各類企業達到1440家。生產企業出口額達10.2億美元,增長39.3%。貿易國別、地區增加7個,達到177個;對亞洲出口增長38.9%,對歐洲出口增長47.5%,對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別增長89.2%、23.7%、49.1%和45.1%。
吸引外資
利用外資大幅增長。全市新簽協議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45項,增加233項,其中超億美元項目12個,超5000萬美元項目20個。協議注冊外資29億美元,同口徑增長133.6%;到位注冊外資17.4億美元,同口徑增長64.2%。
勞務合作
外經合作穩步上升。全年新簽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2985萬美元,增長17.1%;實際完成營業額15081萬美元,增長38.6%;派出勞務人員1807人次,增長16.4%。有5家企業經外經貿部批準獲得對外承包勞務經營權,年末獲權企業達23家,其中有18家年內通過外經貿部年審。
開發區建設
開發區主陣地地位鞏固。惠山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省級開發區。全市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7.2億元,增長78.1%。年內新增進區外資項目379個,總投資367.6億美元,分別增長74.5%和93.0%;協議注冊外資21.8億美元,增長133.8%;注冊到位外資12.4億美元,增長64.6%。完成出口總額28.4億美元,增長57.5%。
私營個體經濟
私營個體經濟迅速壯大。全市私營個體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強勁態勢,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市私營個體企業15.35萬戶,從業人員68萬人,注冊資金405.74億元,分別增長10.4%、25.3%和50.7%。私營個體企業新創造價值381.36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331.56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91億元,上繳稅金35.4億元,分別占全市總量的23.8%、38.5%、37.8%和17.6%。
金融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加。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1626.83億元,增長28.2%;各項貸款余額1046.99億元,增長28.3%。存款中,企業存款余額594.08億元,增加115.2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12.64億元,增加168.18億元。貸款中,短期貸款764.75億元,增長26.4%;中長期貸款200.85億元,增長46.5%,其中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87.96億元,增長49.1%。全年銀行現金收入3836.83億元,增長27.0%;現金支出3844.93億元,增長27.0%;全年現金凈投放8.1億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及儲金收入43.39億元,增長58.1%。其中人壽保險收入35.08億元,增長72.9%。保險賠款支出9.0億元,增長54.3%。其中人壽保險賠付4.30億元,增長82.0%。
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持續升溫。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72.25億元,增長18.8%。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7.01億元,增長56.2%,商品房施工面積為748.1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為290.8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43.6%和17.3%。商品房購銷異?;钴S,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235.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219.24萬平方米。
旅游業
設施更加完善,接待人數和收入全面大幅增長。全年共接待旅游、參觀、訪問及從事各項活動的海外游客47.7萬人次,增長20.6%;接待國內旅游者1871.7萬人次,增長10.1%。旅游總收入達150億元,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5億美元。全市擁有年接待游客10萬人以上的景區24個,國家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2個。年末全市星級賓館已達87家,其中五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11家。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力度迅速加大,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7.80億元,增長32.8%。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58.11億元,增長41.3%;非國有投資379.69億元,增長29.5%。在非國有投資中,城鄉私營個體(含個人)投資138.65億元,增長34.7%。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129.54億元,增長70.1%;更新改造投資48.19億元,增長25.0%;房地產開發投資77.01億元,增長56.2%。全市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31億元,增長51.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01.46億元,增長33.3%,其中工業投入271.5億元,增長35.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27.03億元,增長31.4%。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9.98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7.2%?;窘ㄔO和更新改造建成投產項目20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2.7%;新增固定資產131.74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4.1%。
市場物價
價格總水平穩中略降。2002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9.2,價格總水平下降0.8%。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了1.1%,消費品價格下降了1.4%。在居民消費價格所統計的八大類中,價格水平上升的有2類,分別是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上漲1.7%)、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5%);下降的有6類,分別是交通和通訊類(下降4.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1.5%)、衣著類(下降1.3%)、食品類(下降1.0%)、居住類(下降0.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3%)。
二、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科技投入增加。在重大建設項目中,高新技術項目有55項,占34.8%;企業新產品研究開發經費投入40億元,增長11.1%。
科技力量增強。年末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6.4萬人,增加1.9萬人。全市共有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05家,其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47家;經省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363家。
科研成績顯著。全年列入省級以上火炬計劃項目100項,其中國家級57項;省級以上星火計劃項目22項,其中國家級11項;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攻關和863項目24項,省級科技攻關項目18項;列入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7項,列入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297項,占全省的24.3%??萍歼M步對農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57.1%和47.4%。全年獲省科技進步獎39項;市科技進步獎129項;無錫市騰飛獎5項。全年專利申請數為1700件,授權數為900件。
教育事業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980所,在校學生75.99萬人,增加1.21萬人。其中,普通高校3.55萬人,增加0.07萬人;中等專業學校4.11萬人,增加0.57萬人;技工學校1.73萬人,增加0.38萬人;職業中學1.35萬人,增加0.23萬人;普通中學30.18萬人,增加2.31萬人;小學34.78萬人,減少2.33萬人。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生升學率為95.34%,高考錄取率86.5%。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02萬人;成人中專在校學生0.44萬人,分別增加0.77萬人和0.09萬人。全市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所有鄉鎮全部通過省鄉鎮教育基本現代化的評估驗收?;A教育發展水平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啟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年內新增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級重點普通高中4所。教育投入繼續增加,全年地方財政用于教育事業費支出12.45億元,增長14.0%。
文化事業
文化事業精彩紛呈。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六屆中國合唱節和慶十六大群眾文化系列活動。新版錫劇《珍珠塔》、《星光燦爛》、《雙推磨后傳》和滑稽戲《六親不認》四臺大戲在江蘇省第六屆錫劇藝術節、第三屆滑稽戲藝術節中,獲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優秀音樂獎、優秀表演獎等38個獎項。在江蘇省第四屆曲藝節中,江陰市評彈團選送的三個節目獲得了優秀表演獎、創作獎等8個獎項。成功引進朝鮮國家交響樂團、德國管樂團、上海越劇院等高品位文藝團體演出39臺61場。文藝表演團體和文化設施建設平穩發展,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藝術、文化館(站)131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文化系統內)5個。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薛福成故居建筑群、錢鐘書故居、無錫圖書中心、大世界影城等一批具有無錫文化底蘊和特色的工程相繼對外開放,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達到54處,由原來的全省第九位躍居第三位。
廣電事業蓬勃發展。無錫人民廣播電臺節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36小時;無錫電視臺節目11套,平均每周播出1159小時;無錫有線電視總用戶已達92萬戶。電視人口總覆蓋率和廣播人口覆蓋率均達100%。無錫日報、江南晚報、華東信息日報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發行量進一步擴大。
衛生事業
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1326個,其中綜合醫院39家,??漆t院17家,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5家,鄉鎮衛生院115家,療養院6家。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287人,其中醫生10037人;擁有醫療床位18354張,其中醫院床位14995張。全市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人,其中醫生23人;擁有護士15人;擁有醫療床位42張,其中醫院床位34張。
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各級醫院全年完成診療總次數1325.5萬人次,增長4.9%。市屬九家醫院住院人數11.9萬人,增長14.6%,治愈好轉率96.3%,床位使用率99.6%。醫療科研取得新成果,獲省衛生廳和市新技術引進獎61項,市科技進步獎27項。醫療技術又有新突破,成功進行華東地區首例同種異體肺移植。
體育事業
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承辦了2002年江蘇省全民健身周和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發表50周年暨“環太湖體育圈”全民健身展示活動的啟動式,組織了無錫市第四屆全民健身節暨第七屆全民健身活動周,全市參與群眾逾200萬人次。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年內全市體育人口達到44%。積極實施城鄉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八個一工程”,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個,健身點143個。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繼續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試行面達100%,達標率為97.97%,優秀率為19.74%。
競技體育再創佳績。在江蘇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青少年部比賽中,我市體育健兒共奪得77枚金牌,總分2254分,金牌和總分在全省名列前茅,并有1隊1次超1項世界青少年紀錄,有1隊1次平1項世界青少年紀錄。在釜山亞運會上,無錫籍運動員也取得了2金2銀的優異成績。
體育產業穩步發展。先后組織了亞洲少年棒球錦標賽、全國田徑錦標賽、全國女足超霸賽、全國藤球錦標賽等國際國內大型比賽,體育彩票銷售額超過2.5億元。
場館建設取得突破。占地660畝,總投資8億元,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的市體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啟動;投資2400萬元,占地82畝的江蘇省無錫棒球運動訓練基地于11月18日開工建設。
三、城市建設
城市規劃與管理
城市面貌變化顯著。建成太湖大道、太湖廣場、火車站廣場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完成工運路、健康路等城市重點道路的改造建設,環太湖大道、蓉湖大橋開工建設,寧杭、沿江、錫宜高速公路無錫段、青祁路、美湖路等工程順利推進。全年新、改、拓建道路136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長度達到4258公里,道路面積3736萬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積341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面積進一步擴大,達174平方公里。
公用事業
公用設施更加完備。新增、延伸和調整公交線路22條,新增、更新公交車輛236輛,增加班次21.4%以上,乘客換乘次數平均下降0.3次。城市管道煤氣家庭用戶13.42萬戶,液化氣用戶46.71萬戶,居民燃氣普及率為90%。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141.55萬噸,供水總量達23760.53萬噸,其中生活用水8754萬噸。全市全社會用電量188.63億千瓦時,增長19.1%,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4.95億千瓦時,增長1.9%。
環境保護與治理
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諝馕廴局笖的昶骄?4。全市建立各級環境監測站6個,煙塵控制區61個,面積435.2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59個,面積221.3平方公里。市區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0.05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為0.133毫克/立方米,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5.5%,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5.0%。
城市綠化
城市綠化工作進一步加強。年內新增綠地464公頃,年末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達1117公頃,新增園林綠地面積313.22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5.2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0.1%。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規模有序擴大。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438.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1.07萬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3.6%。人口出生率7.66‰,人口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7‰。
就業
就業形勢相對穩定。全市實現就業9.2萬人,幫助“4050”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為53.35%,實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并軌。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88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8%。
收入和居住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5644元,增長13.5%。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8元(新口徑),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5860元,增長6.0%。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9.8%和39.6%,分別降低0.6和1.1個百分點。平均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57臺、家用電冰箱101臺、空調106臺、電腦29.5臺、家用攝像機2臺。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0臺、冰箱60臺、洗衣機88臺、空調46臺。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1平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18529元,增加3744元。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員13.6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新增參保人員12萬人。年末全市有83.84萬從業人員和28.46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城鎮企業和事業基本養老保險,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醫療保險制度繼續完善,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89.5萬人;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64.32萬人,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5.29萬人;工傷和生育保險正式啟動,全市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均為41.01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對象的保障率、低保資金到位率和兌付率達到100%。
福利事業
福利事業穩步邁進。全市各類福利院擁有床位7600余張,收養6600余人;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近9000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78萬人;全市各類優撫對象14.7萬人。全年接收社會捐贈款3470萬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農民收入增長比較緩慢,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物價總水平持續走低。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值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
來源:無錫市統計局